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因饮食文化及习俗等原因,痛风患者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近日,一名28岁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年来因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双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尿酸最低的时候700多,最高的时候1000多,多年来多方求医问药,但疗效不佳,听闻我院老年病科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疗法,遂到我院就诊。
治疗前
我院老年病科专家团队为其进行了详细检查,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尿酸性肾病,与患者沟通后,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西医治疗按急性痛风的诊疗规范,予小剂量秋水仙碱片加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改善症状,配合中药外敷、中药外洗、中药内服的中医特色疗法,患者红肿热痛症状缓解明显,逐渐加用非布司他片降低尿酸,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患者病情得以平缓。
出院后随访4个月,患者痛风症状没有反复发作,双足活动自如,间断复查尿酸、肌酐、尿素氮均较前明显好转。
治疗后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指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分泌过多或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积聚的状态,简单来说,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SUA)浓度>420μmol/L,就可诊断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度可在关节局部形成单钠尿酸盐结晶并沉积,诱发局部炎性反应和组织破坏,即痛风。许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痛风患者什么时候降尿酸?
一般来讲,血尿酸≥480μmol/L时,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血尿酸≥420μmol/L且合并下列任何情况之一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痛风发作次数≥2次/年、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结石、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发病年龄<40岁。
痛风患者尿酸降至多少算合适?
对于痛风患者,无并发症时,血尿酸应当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当痛风患者合并下列合并症之一时,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及以上分期),血尿酸应当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但并不是说尿酸越低越好,不建议将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在<180μmol/L。证据显示,患者血尿酸<360μmol/L,1年内痛风复发率<14%,血尿酸<480μmol/L,年复发率超过50%。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μmol/L时,不仅可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同时还可避免新的结晶形成。
如何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目前西医用于治疗痛风的一线药物主要有三种: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其中,别嘌醇、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生成药物,苯溴马隆为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选择。
中医治疗痛风历史悠久,《黄帝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当并发关节炎或肾脏损害,出现关节肿痛、变形,尿路结石或肾功能不全时,可归入“痛风”“痹证”“历节”“淋证”“水肿”等范畴。痛风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痰饮、瘀血、浊毒内蕴为标,本病还与遗传、体质、饮食、外感、环境、情志、劳倦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于肌表经络,继而深及筋骨,日久伤及脾肝肾。痛风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外敷、熏洗等)、针灸、耳穴治疗等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从整体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往往能收获更好的疗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痛风的症候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阴虚型。痛风的中医治疗法则为:以泄浊化瘀解毒为主线,调益脾肾,正本清源,贯穿始终。根据痛风不同的证候,需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建议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无症状期的主要治疗目标为降尿酸治疗,可采用具有降尿酸作用的中药材,如土茯苓、萆薢、玄参、威灵仙、蚕砂、泽泻、车前子、金钱草、石韦等。在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以改善关节疼痛为主,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或清热、或利湿、或温经通络、或化痰、或祛瘀。现代网络药理学表明,四妙散可以减少尿酸盐结晶释放促炎因子,下调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作用于肠道菌群发挥抗炎止痛作用。间歇期治疗重在治本,以调补脾肾为主,使尿酸生成减少,促进其排泄。合并尿路结石者,可选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瞿麦、滑石等祛湿排沙等药物。
痛风患者多长时间门诊复诊?
痛风患者在用药前3月,应当每月监测肝肾功、血常规、尿常规、血尿酸水平。当尿酸达到理想水平时,应当每3月监测一次肝肾功、尿常规、血常规。
痛风患者日常需注意什么?
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限酒,特别是啤酒;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常见高嘌呤水平食物包括:动物内脏、猪肉、牛肉、羊肉、贝类、凤尾鱼、沙丁鱼、金枪鱼等,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保持健康体重,增加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