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可能只是“感冒”了!
时间:2020-10-16 11:02 来源:qihuangAamin 浏览:

   张某,女,72岁,河南人,2018年6月10日诊。

  反复心悸10余年,复发3个月,加重2天。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10余年,反复发作心慌、心悸。3个月前不明原因病情发作,近几个月来心悸频发,西医诊断为“频发房性早搏”。

  2天前,病情加重,心悸一日即可发作10多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稍微走动即发。自服稳心颗粒、肠溶阿司匹林、银杏叶片等,病情不缓解,遂来我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神差疲乏,面色晦暗。自诉早搏、心悸复发已有3个月,曾服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益气养血中药诸方无好转,此次加重2天。

  加之家务繁忙,年事已高还要照看孙子,晚上休息不好,导致近几个月来心悸频发。除心悸、心慌外,尚伴有头晕、气短、胸闷、眠差、频频呃逆,稍动则心累心悸。

  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寸脉浮滑。

  辨证:湿邪外感,少阳气机不利,心神不宁。

  治法:化湿疏表,宁心安神。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方药如下

  柴胡12g,黄芩8g,法半夏12g,党参10g,炙甘草6g,藿香12g,佩兰12g,厚朴15g,茯苓20g,防风12g,炙远志12g,苏叶12g,生白术15g,枳壳12g,陈皮12g,郁金15g。

  3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6月29日复诊:

  患者高兴而来,诉服用上方3剂后,数月心悸即缓解,又自行照原方抓药3剂服用。半个多月来,心悸已不发作,精神好转,面色渐转明润,头晕、气短、胸闷、眠差、呃逆等症状均已缓解。

  此次来诊要求将上方加工成丸药服用一段时间。笔者依照上方,稍作增损,加黄芪15g,3剂加工为丸药。

  按:

  按《中医内科学》教材,内科疾病按五脏系统病证分类,其中心悸归属心系疾病,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等,容易让学者错误地以为心悸皆属于内伤病,治疗则多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为主。

  但临证实际中,心悸亦可因外感诱发,当用表散祛邪之法,不可忽视。

  本案患者素体气虚夹湿,但此次心悸大发作,根据舌象与脉象来看,是风邪夹湿引发。其脉弦滑,是少阳受邪而郁,其寸脉浮滑,是有外感风邪夹湿征象。

  笔者诊治时告诉患者说,其实她这是“感冒”了,不得再服补益类中药,而应以宣散湿邪为主。

  患者闻笔者之言,大惑不解,说自觉并无一丝一毫“感冒”症状,心悸、心累、短气、疲乏不就是气虚吗?怎么会是感冒?

  此非通常所谓“感冒”一病,但病因病机同理,亦为外感所致,类似气虚感冒。

  故治疗以小柴胡汤加防风、苏叶、郁金、枳壳疏散少阳经邪气,藿香、佩兰合防风、苏叶、陈皮解表化湿,内含导痰汤化痰之功,稍佐党参、生白术、茯苓益气化湿,炙远志化痰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并未用过多补益药,以疏散化湿为主,而取良效。

  可见,中医疗病,即使是内科杂病,也要思索疾病之源,不可忽视受病之初及外邪诱发之因,百病皆有表证,非独“感冒”。风为百病之长,诚非虚言!